青囊尸衣

作者:鲁班尺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
  查文斌摸着手中那枚大印,思索着说道:“你的意思是这儿很早就被人光顾过了?”
  老王说道:“不错,现在我们怀疑历史上对于这座扶桑神树踪迹的追查从未停止过,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其中最为有名的那个人便是唐朝时期的大诗人李白!李白外号酒仙,一直以风雅洒脱闻名千古。但仔细分析,这人虽然嘲笑当时的朝廷,并以游天下山川美景为乐,足迹遍及五湖四海。他本人是出身于巴蜀之地,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蜀道难》,正是这篇文章让我们推断出他曾经就到过蕲封山,并且极有可能还进山探寻了一番,至于发现的结果,应该是一无所获。
  这篇《蜀道难》,全文二百九十四个字,文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都被描述的活灵活现!
  诗歌之中,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这岂不就是我们站在村口住宅过夜的地方眺望的景象?;而后,跟踪而来的是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这些查兄弟一路过来想必也不是陌生的吧?至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描述,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这一段,长蛇我们已经遇到了,而“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说的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这里描述的不正是扶桑神树的传说吗?
  李白一生纵横山水,极有可能就是在寻找这些蛛丝马迹,并最终定格在了现今的蕲封山!但是这个结果必定是失败了,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了线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告诉了我们,此番进行必定凶险万分。
  至于姜兄的巴蜀先人,现在也基本可以推断出是李白诗中描述的那段“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蚕丛乃是古代巴蜀的第一位王,”《蜀王本纪》记载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
  也就是说统治整个古巴蜀的总计有三位王,分别是蚕丛、柏灌和鱼凫,这些人都拥有超长的寿命,每个人都活了几百岁,最后死后成神,而那些子民们在随着王仙去之后,也都跟着一块儿殉葬了。
  关于这段仅有的史料记载,组织上派出史学专家和考古专家研究后最终得出了这么一段历史:上古时期,西南的大部分民族是居住在古康青藏大高原的古羌族支派,大约在三千五百年前,他们开始向东进入平原,与土生的汉人杂居融合,孕育出了后续灿烂的中华文明。
  但是其中的一支向东南迁居进入蕲封山地区,依山势而居,建筑特色以石屋为主,开始过起了渔猎生活,并从捡到的野蚕的蚕茧中抽出丝来,我们把这些居住在蕲封山的这一部分人称为蜀山氏。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蜀山氏的有一位女子嫁给黄帝了为妃,所生的后代就是五帝之中的颛颛顼的后代又再生了这位古蜀王国的开山鼻祖蚕丛!
  这位蚕丛王巡视子明常常穿着青衣,因此被人们呼为青衣神!
  蚕丛见这儿的气候很适宜桑叶生长,于是到处劝农种桑养蚕。当时蜀地居住的民族是从川西北高原上沿邛崃山脉下来的羌人。他们以羊为其民族的图腾,作为其民族的名称羊人,经过蚕丛的劝导。终于使大部分羌民定居下来,跨入农桑时代。
  蚕丛以蚕桑兴邦,蜀地的经济迅速腾飞,《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这么一段:“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在西周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自乱朝纲。此时的蜀地在蚕丛治理下,经济发达,人民安定,国力已强大到足可以和周天子分庭抗礼,因此他乘此机会在蜀中称王建立了蜀国,而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见镐京已被四夷包围,带着官员逃到洛阳,建立了东周,这就是“平王东迁”。
  至于当时蜀国的文字是一棵弯曲的桑树,树下一只虫而构成的,从此蜀国成为蚕桑丝绸之邦而蜚声海内外,直到如今。至于这种文字,就是查兄弟在将军庙中所见的那一类,如你所说当年的蛋子和尚极为可能也来过这里,并最终遇见了巴蜀猿猴,也就是跟查兄弟一同跌落悬崖后的那只猴子,并且最终通过它得到了天书《如意册》,至于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曾知道,但是查兄弟一定知道,道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山鼻祖,他就是拜了青衣神为师!

上一篇:第一百零三章 :老王的叙述(二) 下一篇:第一百零五章 :退水

更多小说推荐